组织结构

北京市物流系统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北京市物流系统与技术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成立于1999年,2001年被北京市教委和北京市科委联合评定为北京市级重点实验室,于200210月正式挂牌,是北京市首家以“物流”为特色的应用基础研究型实验室。

 

图1 北京市物流系统与技术重点实验室组织架构

实验室以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为基础,以服务物流产业为特色,形成多学科、交叉跨界为特征的研究方向,包括管理科学与工程、物流设备工程、物流规划技术、冷链物流、供应链管理、物流信息管理与信息技术以及质量管理等。


研究中心:

实验室现下设三个研究中心,冷链物流研究中心、智能设备与技术研究中心以及数据资源与分析研究中心。

 冷链物流研究中心主要基于产品的温度属性开展物流保障研究,主要以冷链规划设计、品质动态变化、温度探测及传感技术研究为主,依托机械制冷、食品农产品、材料科学、生物医药等学科,形成完整的冷链在线监控、产品品质分析、无线设备开发、动态模拟、货架期预测等核心技术。

 智能设备与技术研究中心以自动立体仓库规划、设计与开发;智能物流设备与系统开发(例如:多功能模块化AGV/RGV、叉车开发,巡检智能飞机开发)为主。在物流与供应链纵向整合/集成情形下,研究库存管理、生产管理、物流管理及需求预测运用数学建模、博弈论、纯仿真建模等方法,研究多级库存管理与控制策略以及路径优化问题;运用系统仿真理论,研究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研究物流及区域物流系统中的牛鞭效应、协调、集成及信息共享等问题;对微观物流系统的建模和仿真,侧重于对局部性的描述,如企业物流或企业的生产物流、供应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废弃物流等,从而反映企业整体运营状况,发现和预测生产、供应、销售、回收等各环节的瓶颈,优化各环节运营方案;运用机械及信息技术进行物流系统集成,构建物流操作流程中的关键节点及关键环节。

 数据资源与分析研究中心依托物流资源原始数据,构建物流、供应链、仓储等相关领域的数据资源库;针对数据资源采用数据挖掘、数据建模以及大数据的方式进行深度分析,利用现有国内外相关数据的关联性,探索物流数据之间的规律与相关机理,建立系统数据分析方法及配套软硬件,为政府机关及相关企事业单位开展业务指导提供技术支持。


 

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

实验室与国内外多所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人才联合培养和学术合作交流机制,先后共培养物流专业研究生600余名。实验室一直保持与国内外高效、科研院校、企事业单位的深度合作与交流。此外,一直保持与德国巴登符腾堡州勒拉赫大学、日本流通经济大学、美国欧道明大学等国外高校开展科研项目合作。

 

发展规划

以学校建设高水平特色型大学的目标为指导,将重点实验室打造成为对外开放、立足研发、技术推广、产业引领的综合服务平台:

 国内领先的物流系统基本理论、方法研究中心;

 国内顶尖的物流系统集成设计中心;

 国内权威的物流系统评价、检验中心;

 与物流设备提供厂商、物流研究院等合作构建物流技术应用示范中心;

 与多家资深物流企业共建校企研发中心;

 重点实验室子实验室重大科研突破。